【现象】
小雨以前是个健康阳光的女孩,她活泼开朗,是家庭和同学中公认的“开心果”。成绩优秀,为人随和正直,通情达理,做事情有股子坚韧劲儿,是个典型的“好孩子”。从小到大都让人很羡慕。
但自从上了大学,这位“好孩子”却变成了愁容满面的“林妹妹”!她常常以泪洗面,整天闷闷不乐,唯有在电话中跟妈妈哭诉一番才略觉安慰。最后竟发展到痛哭一场成为每天必做的“功课”。现在,就连感兴趣的事情也都成了她的烦心事,似乎只有回家才能逃避莫名的痛苦。
【解析】
在不长的时间里,为什么小雨的表现会判若两人呢?长沙晨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新咨询师告诉记者,大学是人生的一个“断奶期”。现在的学校中,有很多像小雨这样的“好孩子”,因为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,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、同学中的典范、家长心中的骄傲。往往这些加在她们身上的“光环”,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她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,这就成了她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。
这些“好孩子”,她们在“光环”的笼罩下背着沉重的包袱。她们要求自己在学习、才艺、交往各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现,不允许自己犯错误,时刻注意着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。但他们无形中,却在内心深处积聚着许多消极情绪。以至于在上大学、恋爱等重要人生阶段中出现问题,有些学生甚至会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。
环境的变化、特殊事件都可能让和小雨相似的孩子表现暂时失调,但是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陈新老师建议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做好的事情,让她们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;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价值取向,应在保障孩子健康与安全的前提下,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,避免父母权威式的说教;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,要学会成为孩子的朋友,倾听她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。
“如果一味地用缰绳紧紧地拴着她,总有一天它会成为脱缰的野马,恣意妄为,不可收拾。”陈新老师义正严词的说。不如交还给孩子自然态下的天性,给一份空间让那个顽皮的天性得以释放,然后教他们学会适当地驾驭这个顽皮天性。而像小雨这种过分中规中矩的“好孩子”,则更需要弥补情感教育的缺环。
实习记者 胡娟
|